翻譯 Translate

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教師節之夜~對自主學習的思考~

今天真的睡到精神好了~
偶然想到與國源校長那天討論的話題
如何真的在KIPP中
達到讓孩子學習如何學習、自我承諾的境界?

事實上在這幾年翻轉教學的倡議中
經常提到預先學習與自主學習
但如果仔細深入
預習與自學~
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教材設計與方式
卻在翻轉學習的運作上
很容易混淆
光是在認知負荷理論上的思考
就已經是不同的方向
而產生的差異化也不相同~彌補的方式也不同~
更別說
對於翻轉學習的成效
就有完全不一樣的差別!

幾年下來
我其實很擔心自己~對一些名詞高唱
會是喧嘩取寵
沒說個清楚~
即使紮紮實實地在現場走過四年
迄今
連我自己對自己
在教材的設計拿捏上
在教學的流程規劃中
可能成為自主學習的幫手~又或摧毀的幫兇~
不得不戒慎恐懼

最近在MOOCs計畫上的討論
更讓自己重新的謹慎思考
MOOC的線上學習
是自主學習重要的一種型態
但完課率卻也是嚴重打擊MOOC存在的問題

甚麼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?
甚麼樣的學生才是真正的目標對象?
自主學習的目標與動機如何設定?
自主學習的訓練層次為何?
甚麼是自主學習思維的教材與教學設計?
自主學習與自我紀律的關係如何連結?
成就動機與自我效能感在自主學習的操作與應用?

不少的問號
也讓自以為是的胸膛
缺了口氣
開始要再思考與提煉~呵~
畢竟未來的那群孩子交到身邊時
多麼希望真的可以讓他們轉變為
偏鄉自主學習的一群美麗

在比較新的"混成教學"思維中
不斷強調"精熟學習"的關鍵意義
倘若
多元教學型態的煙火蓋過了精熟的意義
充其量
仍然是前三分之一的孩子所帶來學習豐美的假象
事實上
前三分之一的孩子也不是老師教得好~
本就在自我紀律上要求的高
畫的好~寫得好~拿來當照片~
這並不是自主學習真正的對象
而且過程中
也極有可能忽略"精熟"對於孩子的必要與需要

自主學習常常是會被蒙上一層朦朧的外衣
套著一些教材、數位型態、多元、動機
看似美好
但如何真實測量與訓練出
一個孩子對於某個知識點的純度與精熟
並且
足以成就下一次自學循環的所需要的
心理滿足、成就、自我效能感

才是真正訓練自主學習真正的關鍵
因為
學習的循環性必須產生!
而過往
我們都是依賴進度催逼、考試的高低與老師要求
迄今也是

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~
自我控制能力與要求極佳
這真的不是老師在教師節可以驕傲的~
能夠讓C段的孩子、落後的孩子
重新找回學習~甚至~自己知道怎麼學
對老師來說~
那這颱風假的教師節是沒白放了
但這一段的系統建立
卻也是最需要時間、耐力與智慧了~
在一切講究表徵績效的政府
又怎麼可能真的找到問題核心解決呢?

為何孩子學不會?
這是親子天下9月號的標題
但我總在想
有這麼多優秀的教育院校、教授、行政官僚、資源投入
或許該想想
應該是......
為何孩子不會學?

還是那句老話
未來的教育
老師應該要思考的是教孩子怎麼學~
一群人想著怎麼教~
那還是一個人掌控的講台~
把Google上找得到的資訊~包裝成知識給孩子~
一群人想著怎麼學~
就是如何在教的框架中教出如何學習~
此刻才是應用資訊~讓孩子參與知識的包裝吧~

教師節之夜~
聽著爵士樂~
讓睡醒的腦袋溫度升高點~胡言亂語~

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

分享不一樣的教學~電台初聲

上次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分享
KIPP、可汗實驗教育、華德福教育
對實驗教育型態有興趣可以參考~

很榮幸與今年度師鐸獎楊尚青校長、國教院洪啟昌主任與張專員煜琳一同錄製教師節特輯

http://eradio.ner.gov.tw/player.php

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

班級經營與品格教育

寫計畫想到......
品格教育與班級經營的差異性
這兩個的確有點不好分別
因為都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流動~
情感的、技術的都有
好的班級經營的確會在團體氛圍中帶來正向的力量
而好的品格教育也會讓班級有很好的團體動力
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
然而
這兩者仍然不一樣
品格教育之所以稱為教育或設計成課程
是必須透過一個目標設定
運用教學流程來讓特定的品格議題、特質
讓學生去理解、同化乃至於實踐
就時間上而言,是需要長時間轉移楷模或典範
有趣的是~往往成效都是在短暫行為中所見
而班級經營是一種教師領導統御
是具備了獎懲、規則、訓練與外在制約的型態
就時間上而言,是短暫有效的管理
卻又長期的影響孩子學習行為~成效可見!
但無論如何
教師人格特質、自我要求、行事原則與堅持度
都會影響著兩者最後的成效
換句話說
老師是否具備班級經營的手腕、品格課程運作能力
就成為孩子是否能有效學習、學習典範
由品格力轉動學習力
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
也是KIPP最重要的學習公式─好品格成就好學力
否則
再美好的學科課程、特色課程都無法真正地深化運作
理想中
班經與品格兩者皆有
當然是對學生最理想的狀態

往往在學科課程進度壓力之下
班級經營往往會優先於品格課程的運作
畢竟
好的班級經營可以透過外在的制約去引導品格
然而
好的領導統御關鍵在於特質~不容易移轉學習~
因此往往就會發現某老師就可以帶好~
但某老師就無法帶好~
因此教師特質成為學校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!
相對而言
品格課程是透過內在的理解、自我的覺察
因此必須耗費時間
但是
也因為由內而外
往往孩子就能在生活常規有長遠穩定的轉變
而對於教師領導特質的需求就變得小多了
因此長遠經營來看
品格教育課程會是廣度與深度最好的經營
然而
過去確有一段時光成為迂儒思想
固然死板的口號、標語、神化教學不可取
但也多少失去些品格教育的機會
會數學的
不見得會教數學
這句話對教學現場來說再也實在不過了~
因為
數學素養與教學素養是完全不同的境界
相對而言
交學素養具備了教與學互動的體認與情意
而串聯的
就是在教師的班級經營與學生的品格素養
只要理解這樣的層次
對症下藥
我想很多教室的文化都有機會轉變與改善
如同我常常笑著說
有時~不一定急著上課!
給孩子最正確的做人觀念
反而會是一輩子終身受用!